陕西省初中化学于海玲工作室

 
公告

本网站为纯公益网站,输入网址即可浏览和学习,所有精品微课为工作室成员心血的结晶,无私奉献给所有学生,无偿为所有学生服务,进入也无须任何门槛,禁止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此进行炒作和不良行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停课不停学一起学化学
新闻动态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成员专栏
张宝林:课题研究找方法,交流思想促成长--课题研究小结
张宝林:课题研究找方法,交流思想促成长--课题研究小结

课题研究找方法,交流思想促成长

     ------课题研究小结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加入“于海玲名师工作室”已走过半年,半年以来,在于老师的带领下,整个团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工作室成员以课题为抓手,潜心研究,积极实践,使我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更多的思考。

一、认真学习,用心揣摩

自加入于海玲名师工作室以来,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首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实施步骤等认真仔细的阅读和学习,从中领会课题研究的方法、意义和价值。其次,通过网络、书籍等学习形式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寻求对课题的理论指导。第三,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合作,从而能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

二、教案编写,促进研究

“交流型”课堂能够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交流案”的编写。根据课型可分为试卷讲评“交流案”和新授课“交流案”。在编写试卷讲评交流案时,我首先对本次考试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统计,统计出错题、出错率、出错人(目的是弄清好、中、差哪类学生出的错),掌握第一手资料,设置有层次(问题本身难易、学生基础差异)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辅以变式题、补救题加以巩固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对个别经过学生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适时引导,精讲点拨。在编写新授课“交流案”时,促使我对教材要更深的理解、对知识的重难点要更准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要更清晰地认识。因此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才能进行“交流案”的编写。在编写“交流案”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怎样把一节课的重难点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重点掌握难点突破,怎样把思维方式、学科思想等融入设计的问题中。在编写“交流案”时,我力求体现“交流型”课堂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主动地去讨论、交流、探究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交流等能力。

三、课堂教学,大胆实践

“交流型”课题研究关键在于课堂的教学实践。首先我根据“交流型”课堂的特点,把学生按学习能力强弱、性格特点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根据课前编写的交流案,围绕“读、议、探、展、练”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尝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学生与文本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学习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规范了学生用语,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增强了学习的热情。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正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平等对话,学生在学习中怎样思考理解问题给老师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老师也能很好地把知识、思想、观点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大量推进“交流型”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

四、课题研究,克难奋进

  “交流型”课堂教学,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使我对教与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但也存在不少的困惑,编写一份“交流案”耗时耗力,它的合理性、科学性还需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加以完善;在讨论、探究环节中学困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请教不参与,成绩越来越差;课堂展示时,经常用时太多,导致教学任务往往不能完成;

“读、议、探、展、练”的课堂调控不够娴熟,合理驾驭课堂有待提高。当然,这也是一种新方法诞生的必经之路,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找到解决的途径。

  总之,一学期的“交流型”课堂教学实践,使我的教学更加丰富,更有活力,更具挑战。为了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不断努力、创新,争取更丰硕的成果。

公益微课堂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