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初中化学于海玲工作室

 
公告

本网站为纯公益网站,输入网址即可浏览和学习,所有精品微课为工作室成员心血的结晶,无私奉献给所有学生,无偿为所有学生服务,进入也无须任何门槛,禁止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此进行炒作和不良行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停课不停学一起学化学
新闻动态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成员专栏
侯荣莉论文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
侯荣莉论文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

                                       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增长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阶段的地理是一门偏文的学科,但是教材中大量的图表信息又使它不同于单纯的文科科目。教师恰当地运用教材组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综合分析等能力,从而达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构建开放的地理”的基本课程理念。

因此,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组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不断成长。我认为地理教师课堂教学中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交流:

一、关注学生与课本的交流,学会自主学习。

课本是学习的载体,是学生阶段获取知识的首要途径,也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重要学具。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与书本交流的习惯。首先,为了确保自主学习环节的进行,课前要督促检查学生学具携带情况。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要通过“交流案”或“导学案”等形式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或问题,督促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完成与书本的有效交流。例如,学习我国《地形和地势》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自主学习问题:1、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是什么? 2、我国山区发展的优势有哪些?3、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哪些?4、在图中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等。学生通过看书读图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从而完成和书本的第一次交流,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除课堂中检查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情况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地图册,书本插图、书本探究活动、勾画重点知识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与课本的第二次交流。例如,学习我国“冬夏气温南北差异”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一看图名,二看图例,三从图中提信息、找规律、探原因”的三步法学会看图。再引导学生在图中用红笔画出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10°C等温线,观察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疏密程度的差异,总结归纳得出“冬季南北方气温差异大,夏季南北方气温差异不大,全国普遍高温”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在与地图的交流中学会分析和提取信息,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要自觉再读课本,完成和书本的第三次交流。

通过以上的交流,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重点知识一目了然,复习时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关注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成长环境和生活阅历的不同,其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组织小组进行交流探究,让学生在小组中人人都阐述自己的观点,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完善。

例如在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时,可以就“母亲河的奉献”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采取加分等激励措施。学生可能在与书本交流中找出“塑造了平原”、“提供了灌溉水源”,“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水能资源的开发”等作用,有些同学还可能会提出“孕育了华夏文明”、“提供了旅游资源”等等。通过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人人都尽其所能,完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

小组交流在以优带差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质疑和补充。为了给小组争分,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性高,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堂参与面广,在思想的碰撞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中,小组交流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培养了学生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凝聚力和自信心,从而实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关注师生交流,恰当点拨引导。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当小组交流探究活动中学生对问题各持己见时,教师适时点拨,通过师生的恰当交流、激励可以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发现闪光点,增强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探究“黄河的忧患和治理”时,由于黄河忧患较多,学生可能讨论时把握不住重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清思路:你认为黄河的忧患中最严重的是什么?(学生答:下游泛滥决口)黄河下游为什么容易泛滥决口?(学生答:下游“地上河”)  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从哪来?(学生答:中游黄土高原)  所以治黄之本是治什么?(学生答:治沙)关键是治理什么?怎么治?其他河段需不需要治理?怎么治?由于老师的步步引导,学生对黄河的治理条理清晰,把握住关键点和重点,培养了其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的主导地位也得以体现。

总之,作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与与书本、与同学、与老师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中,学会交流,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交流中不断成长。


公益微课堂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