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初中化学于海玲工作室
 
公告

本网站为纯公益网站,输入网址即可浏览和学习,所有精品微课为工作室成员心血的结晶,无私奉献给所有学生,无偿为所有学生服务,进入也无须任何门槛,禁止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此进行炒作和不良行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停课不停学一起学化学
新闻动态
新闻详情

张宝林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基本策略

69
发表时间:2017-02-26 23:01作者:张宝林来源:于海玲名师工作室

摘要:

初中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化学概念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

 一、概念三阶段式教学策略:概念的引出,概念的建立,概念的深化。

二、概念同化教学策略:概念同化,在教学中,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首先,帮助学生寻找并激活认知结构中与新概念学习相关的已有概念。其次,在教学中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进行精确类比。第三,在教学让学生对新概念以适当的方式纳入认知结构中。

三、概念可视化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用图片、图表、绘画、电影、电视、计算机、模型等可视化素材,通过这些可视化的素材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关键词:化学概念  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基本策略

       

汉中市南郑县城关一中  张宝林

初中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的骨架。由于化学概念繁多,形式多样,不仅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有的老师在教学上也有疑惑。那么,什么是概念呢?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定义为:符合所代表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或性质。大多数概念都包括四个方面: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例证、概念属性。以“复分解反应”这个概念为例来说明这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概念名称:“复分解反应”。第二,概念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它是一类化学反应共同特征的概括。第三,概念例证:一切符合复分解反应定义特征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的例证,如HCl+AgNO3==AgCl↓+HNO3这又称为概念正例。一切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定义特征的反应,如Fe2O3+CO高温Fe+ CO2 被称为概念的反例。第四,概念属性:又称关键特征,是指概念的一切正例的共同本质属性。复分解反应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只有两种化合物,反应时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

关于初中化学概念,从知识内容上看,可大致分为“物质及其组成”的概念、物质“性质”的概念、物质“变化”的概念、物质“结构”的概念、有关“化学用语”的概念、有关“化学量”的概念、有关“实验技能方面”的概念。不同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大的差别,在教的过程中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化学概念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

一、概念三阶段式教学策略

第一阶段是概念的引出,概念的引出前要收集足够多的与要形成的化学概念有关的具体例证,这是获得感性认识阶段。例证的获取方式很多,学生可以从阅读教科书或听取教师讲解获得,可以通过观察实物或实验获得,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获得。通过各种材料的感知,让学生了解学习这一概念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前概念认识和本节课认识的发展点。

第二阶段是概念的建立,此阶段是概念教学的核心部分,要根据概念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有效的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推理、验证等思维活动,提取共同的特征信息,去除干扰信息,然后将特征信息进一步综合、抽象和概括,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的过程,并实现符号化(如给出名词、定义、符号等)。

第三阶段是概念的深化,这一阶段是拓展、丰富学生的认识,由所学内容进一步形成应用规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内容,进一步练习、完善、发展、巩固所学内容。有些概念(如纯净物、混合物、分子、原子等)需要在后期的学习不断深化。

现以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这个概念为例来说明概念的“三阶段式”教学。1.概念的引出,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根据工业中利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原理,演示向生锈的铁钉中加稀盐酸的实验,并板书Fe2O3+6HCl==2FeCl3+3H2O,请学生判断它是前面学过的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学生观察总结,不是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那是什么反应?2.概念的建立。让学生观察上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参加反应的都是化合物,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教师给出定义并板书AB+CD==AD+CB,那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就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立即在教学中设计较为开放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初步的感知。教师让学生判断H2SO4 Ba(NO32、NaOH、Na2CO3这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完成你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设计实验方案,并思考最少需要做几组实验,如何确定反应发生了?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概念的深化。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两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当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气体时,反应才会发生?回忆中和反应给了我们什么启示?H+和OH结合生成了H2O,类似的原理,当反应物中的某些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时,反应就发生了,否则离子就没有结合,反应就没有发生。教师利用PPT给出两种化合物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再给出不能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二、概念同化教学策略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新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就是新旧意义的同化,其结果是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原来的认知结构得以丰富和扩大。所谓概念同化就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来学习新概念的一种方法。

概念同化,在教学中,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首先,帮助学生寻找并激活认知结构中与新概念学习相关的已有概念,这是概念同化的前提,通过将新概念与已有概念建立联系,初步理解新概念的含义。其次,在教学中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进行精确类比,这个过程包括了对新旧概念的各方面之间的比较,既要找出二者的相同之处,又要认识到其差异,毕竟它们不是相同的概念,这是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是概念同化的关键。第三,在教学中让学生对相关概念融会贯通,使新概念以适当的方式纳入认知结构中,建构起新的概念网络系统便于记忆和运用。例如:按照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编排,学生在学习“分解反应”概念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合反应”这个概念。因此,对“分解反应”概念的学习就不必要像学习“化合反应”那样,运用“三阶段式”教学策略,而是可以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复习回顾“化合反应”的概念,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这两个概念建立起联系,并初步理解“分解反应”的含义。然后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这两个概念进行全面精确的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在描述化学反应,并且区分两概念的关键都是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几种物质;二者的区别在于 “化合反应”是反应物有多种物质,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而 “分解反应”是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物有多种物质。通过这样的比较,能够促进新旧概念关键特征的把握,有利于准确应用概念,降低了定义方式相同的两个概念的混淆度。最后,在明确了二者的异同点之后,通过对它们的本质属性的分析和把握,形成概念的整体结构,使学生的概念体系扩大,建立起一个新的“平衡”。

三、概念可视化教学策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初中阶段是人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阶段。而初中化学教材中某些概念抽象,不易理解且容易混淆,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确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这些概念又无法借助实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图片、图表、绘画、电影、电视、计算机、模型等可视化素材,通过这些可视化的素材可以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他们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他们理解概念奠定基础。教学中着重以学生的视觉为切入点,借助恰当的视觉形式来呈现表达概念信息,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使用可视化素材时,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首先,在保证可视化素材科学性的前提下,素材所表达的内容要与概念的本质高度一致。其次,教师要把握好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可视化素材应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第三,教师要考虑可视化素材与概念的关系,尽量避免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也要避免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使用过于花哨的素材。

初中学生在学习分子、原子等概念时,由于分子、原子这些微粒看不见,摸不着,不易想象。先做一个演示实验:用一根玻璃棒蘸取浓氨水,再用另一根玻璃棒蘸取浓盐酸,然后把两根玻璃棒靠近,但不要接触,看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再利用计算机把上述的微观过程做成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上述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的存在,使学生明白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其物质的化学性质也随之改变,从而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的结论,同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总之,初中化学概念是化学教与学的核心,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素材。恰当运用化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益微课堂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