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初中化学于海玲工作室
 
公告

本网站为纯公益网站,输入网址即可浏览和学习,所有精品微课为工作室成员心血的结晶,无私奉献给所有学生,无偿为所有学生服务,进入也无须任何门槛,禁止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此进行炒作和不良行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停课不停学一起学化学
新闻动态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新闻详情

于‍海玲:做好“交流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3
发表时间:2016-01-12 10:09作者:于海玲来源:陕西省初中化学于海玲工作室

做好“交流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中学 于海玲

内容提要交流案”是“交流型”课堂教学活动的导航图,教师是“交流案”的设计者、创造者,它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方法和技巧。编写交流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功能,充分体现交流的思想,与文本资料、与同行之间深入交流,精心设计出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高效学习的“交流案”。在“交流案”的引导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读、议、探、展、练”等活动,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交流案  课堂教学  效率

正  文:

传统的教学环节中,教案书写是评价教师备课是否充分的重要手段,在应试教育和满堂灌的教育年代,它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它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的反对呼声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教案和教学过程脱节,很多老师为应付检查,投入大量时间、不假思索地抄旧教案或别人的教案,使写的教案用不上,用的内容不写,教师的教案成了摆设,甚至出现了一些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教案不符合要求,而教案很精彩的教师课堂教学平平,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怪现象。

“交流案”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实行的教案改革新举措,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创新,使“交流案”有力的指导教学行为,成为“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一、“交流案”的操作流程。

每学期各备课组提前将备课任务按内容分配给每个教师,要统一进度,分解任务,规定内容,确定形式,明确要求。主备课人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撰写后发给其他教师,授课前一周备课组成员集中讨论修定,审核后印刷。上课前一天或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调整)发给每个学生。

教师:上课前,教师须认真做完“交流案”中所有内容,这是教师二次备课的必要环节,是个人对教学内容的“深加工”和“再生成”。此时,教师要细读课标和教材,整合各种资源,深入研究学情,明确教学思路,理顺教学步骤和各种活动,加入板书设计和教学语言设计,使“交流案”饱满而有操作性。教师课前须浏览学生“交流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堂上组织、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完成“交流案”,并对情况及时反馈、点拨。课后不再布置其他作业。教师要及时、准确批改学生的“交流案”,对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及时纠错,教师要对学生纠错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学生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学生提前一天或当堂拿到“交流案”后,通过复习、阅读、查资料等方式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主学习”部分。课堂上通过阅读、小组讨论、独立思考、互相讲、动手做、聆听、师生点拨等方式完成交流案中课堂提问,练习或实验探究,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忆、理解、巩固、应用。 课后要收集整理好交流案,装订成册,便于查阅和复习。

二、“交流案”的书写形式和要求:

“交流案”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有集体备课的结晶又有个人备课的心血。它涉及教和学两方面的设计,除共性目标、重点难点、用具、教学组织环节外,教学内容均以问题或习题形式体现,并留出足够空白让师生作答。具体要求

1、备写“交流案”,一定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吃透教材,很好的把握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 编写“交流案”时,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例题和练习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偏难,更不要搞题海战术,尽量减轻学生负担。

3、在上课前,各教师要精心二次备写课堂组织过程,要精心设计板书。

4、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填写交流案里的各项内容,做到二次备课,书写要求清楚、规范、工整;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填补适当的内容。

5、二次备写“交流案”时,理科教师要求尺规作图,规范做题步骤;文科教师要求规范书写作文,给学生做好表率。

6、用“交流案”,要把课本和“交流案”结合起来用好、用活,让其发挥最佳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7、教学后反思,教师要认真填写,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切莫走过程。

8、及时整理汇总自己的“交流案”,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料。

9、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天的“交流案”,该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定要求学生预习课本,自主完成;在课堂上该合作交流的习题,一定要学生动手合作,共同探讨交流;该巩固提高,或作为作业的习题,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同时要提出书写要求,规范作图;严禁再有抄袭现象出现。

三、编写“交流案”,以培养学生知识积累、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谐发展为目标,精心设计“读、议、探、展、练” 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学习方式

两周后所学材料保持率

听讲

5%

阅读

10%

视听结合

20%

示范

30%

讨论

50%

实践练习

75%

互相教并立即应用

90%

在此理论指导下,设计“交流案”时我特别重视将阅读、议论、展示、探究、练习五种方式有机结合。将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设计成自主学习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资料、阅读教材等方式完成。将须强化的内容或有一定深度的内容,设计成学生课堂上合作交流的问题,把学生合理分组,3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每组都有优秀、中等、学困生,设计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和小组讨论,并要求将小组学习中解决的重要内容展示出来,学生间讲解或点评;所有练习的设计要以能力立意,重视基础,结合工农业生产,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焦点、热点。凡是让学生做的题自己先做一遍,有的题目甚至找个别学生做一做。对于多种方法的题,将方法一、方法二等全都设计好,写在自己做的“交流案”上,供学生研究和讨论。

四、“交流案”的使用效果。

在使用“交流案”中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不再“满堂灌”“满堂问”,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示范者,和学生共讨论、研究、辨论、总结。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大胆质疑、积极思考、踊跃表达、用心聆听、合作探究、认真书写,克服了困难,体验了成功,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学习。课堂教学团结又紧张,严肃又活泼,师生和协共处。

“交流案”在课堂上成了联接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感的活载体。在使用和探索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均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

1、学生成绩提高快,智力和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下面是我带的九年级M班和另一个程度和人数相同的N班学生化学成绩(满分均100分)对比。

第一次测验

期中考试

第二次测验

期末考试

平均分

90分以上人数

平均分

90分以上人数

平均分

90分以上人数

平均分

90分以上人数

M班

76.83

7

84.44

44

69.92

10

78.77

23

N班

74.2

5

83.87

40

68.73

9

72.79

17

期末考试是全区统考,阅卷时一位外校化学教师说题量大,有些题怪,综合性太强,学生成绩不会太好。我很坦然,因为他说的那些不顺眼的题,我们平时都领学生练过。在平时设计交流案时,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将近年中考原题或改编题有机地编写在交流案中,学生平时接触面广,训练到位,结果当然不会差了。有23名学生得90分以上,且有一名学生得满分,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2、学生非智力因素明显提高。(1)90%学生能主动帮助、关心、鼓励其他同学,体贴家长和老师。(2)70%学生敢于且能够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有效辩论。(3)30%学生能站立在讲台上象教师一样给大家讲题,且大方得体,思路清析,语言流利,书写规范。

四、“交流案”的优势:与传统的教案比,“交流案”优势明显。

1、将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有效整合,既发挥了团队作用,提高了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又给每个教师开拓了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舞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将备、写、用、学合理联接做到了准备的都能写出来,写出来的课堂上都用来教和学。改变了教案不能指导教学,教学华而不实,写的教案用不上,只能应付检查的恶习。

3、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交流案”中的问题和习题均是教师精挑细选,精心设计出来的,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不需要学生课后再做大量课外书上的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和活动。

4、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有序性。“交流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从学生角度设置问题和习题,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5、使各种程度学生的能力均能得到发展。“交流案”设计时考虑多数学生的需要,力争使每个学生潜能得以发掘,能力得以发展,既有基础类题目,又有能力和拓展类题目,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必做题和选做题,有口答和笔答题,有讨论和操作类题,灵活多样,洞悉和兼顾全体学生。避免了精英教育中多数学生被忽视的现象,也避免了优秀学生陪多数学生读书浪费时间的现象。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发展特长的平台,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均体验“跳起来摘到桃子”成就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交流案”这一有效的备课载体,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得以充分展示和应用,构建起“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这种备学方案的价值会越来越受关注,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美国 丹尼斯·沃克拉迪《美国教学创意手册》

美国 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日本 佐藤学    《学校的挑战》              

公益微课堂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