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初中化学于海玲工作室
 
公告

本网站为纯公益网站,输入网址即可浏览和学习,所有精品微课为工作室成员心血的结晶,无私奉献给所有学生,无偿为所有学生服务,进入也无须任何门槛,禁止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此进行炒作和不良行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停课不停学一起学化学
新闻动态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新闻详情

勇创新、多展示,让化学讲堂成为学堂----于海玲参加秦都区教育新常态大视导第十八站听课有感【工作简报第四十一期】

236
发表时间:2015-12-06 12:33作者:于海玲来源:陕西省初中化学于海玲工作室网址:/h-index.html

勇创新、多展示,让化学讲堂成为学堂

----秦都区教育新常态大视导第十八站听课有感(于海玲)

【工作简报第四十一期】

2015年12月4日,我们一行七人来到赫赫有名的彩虹中学初中部,这是本次视导活动的最后一站。校园里阳光灿烂,文化氛围浓厚,本想多转转,可是时间太紧张,只能直接奔会议室看资料。这是个12年一贯制的学校,各种资料很丰富,从进校门到出校门,我一直在看、在写、在听、在拍、在思,想将其办学内涵全部挖掘也来。

其实,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学校自制听课记录本上所写的听课观察维度:一是学生学习,二是教师教学,三是课程性质,四是课堂文化。大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从这里可见一斑。

我听的是科粤版初中化学一节新授课《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学生比较多,很好学,教室里整洁有序,温暖舒适。授课教师作了精美的课件,估计是有人听课,显得有些紧张。

因为离讲台远,我基本上是站着和动着听完这节课的。我推测这是一位曾教过高中化学课的教师,教学设计很用心,有些内容在顺序上略作调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讲性质时,没有就性质讲性质,而是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而且对结构分析的特别透彻,利用了球棍模型,很形象,便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

课当然是成功的,可我觉得作为名校的化学教师,这节课在实验创新和学生展示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于是我将课堂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按照“交流型”课堂的思路,结合本节课内容,给所有化学教师提出了以“勇创新、多展示,让化学讲堂成为学堂”为中心的四条建议:

一、要注意问题引领式的阅读或观看。

让学生读书或观看视频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我倡导的“交流型”课堂的一种重要学习手段,“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不过,读书前要有问题引领,这样,孩子们在阅读或观看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他们会很用心的去做。就象我今天听课,因为要评课,所以我的精力会更集中。

二、要注意让学生多展示。

没有学生展示或学生展示少的课堂是有遗憾的课堂,所以让学生阅读、思考或其他活动之后,尽量让他们展示一下。比如,孩子们在课本上填完石墨、金刚石的特性后,给他们一个表达交流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同时,也让老师了解了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

三、要善于创新,想办法多做一些小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演示或实验。这节课里,石墨导电性的实验虽然课本上并没有要求,但我们可以演示或让学生参与实验测一测,不仅直观而且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还有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金刚石的硬度,我们可以找几个玻璃刀,让学生分组切一下玻璃。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的同时,也同时体验了化学的神奇和有趣,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要注意实验技巧和细节。

对比的方法测活性炭的吸附性设计的很好,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将实验顺序略作调整,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注入有色溶液,然后向其中一支里加入活性炭,振荡后,过段时间再观察有没有褪色情况。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一些,先加活性炭,再倒有色溶液,颜色是黑的,影响观察的效果。

化学是神奇的,化学是有趣的,也许因一些不良事件,有些人觉得“都是化学的惹的祸”,可是没有化学怎么能认识已有物质内部的奥秘,又怎么发现新的物质?所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勇创新、多展示,让化学讲堂成为学堂”,让孩子们热爱化学,喜欢化学,和我们一起去揭开化学世界神秘的面纱。

公益微课堂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内容搜索